如何栽種紅薯苗才能高產紅薯苗的五種栽法
紅薯野生種起源于美洲的熱帶地區,由印第安人人工種植成功,抗病蟲害強,栽培容易。哥倫布初見西班牙女王時,曾將由新大陸帶回的甘薯獻給女王,西班牙水手又將甘薯傳至菲律賓。在明朝萬歷十年(1582年),從當時的西班牙殖民地呂宋(今菲律賓)引進中國,由東莞人陳益從安南首先引入廣東。萬歷二十一年(1593年)五月,福建長樂人陳振龍又從呂宋攜帶回中國,試種后,“甫及四月,啟土開掘,子母鉤連,大者如臂,小者如拳”,福建巡撫金學曾大力推廣,并撰《海外新傳七則》。《農政全書》詳細記述了番薯的種植方式,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載:“南人用當米谷果餐,蒸炙皆香美……,海中之人多壽,亦由不食五谷而食甘薯故也。”中醫學認為甘薯補虛乏、益氣力、健脾胃、強腎陰。目前,世界各地都有廣泛栽種。
一、斜插法:選擇長15~20厘米的紅薯苗,栽苗入土10厘米左右,地上留苗5~10厘米,薯苗斜度為45度左右。 優點是:插秧栽培方法簡單,薯苗入土的上層節位結薯較多且大,抗旱性較好,成活率高,單株結薯少而集中,適宜山地和缺水源的旱地。 缺點是:紅薯苗下層節位結薯較少且小,結薯大小不太均勻。適合短苗栽種。 二、水平栽插法:選擇長20~30厘米的紅薯苗,栽苗入土各節分布在土面下5厘米左右深的淺土層。 優點是:紅薯苗的各節位大多能生根結薯,很少空節,結薯較多且均勻,適合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塊,各地大面積高產田多采用此法。 缺點是:抗旱性較差,薯塊質量不均勻。如遇高溫干旱、土壤瘠薄等不良環境條件,很容易出現缺株或弱苗。由于結薯數多,難于保證各個薯塊都有充足營養,導致小薯多而影響產量。 三、船底形栽插法:紅薯苗的基部在淺土層內的2~3厘米,中部各節略深,在4~6厘米土層內。適于土質肥沃、土層深厚、水肥條件好的地塊。 優點是:入土節位多,結薯較多且均勻,抗旱性較好,成活率高。 缺點是:入土較深的節位,如管理不當或土質黏重等原因,易成空節不結薯。插秧時,中部節位不可插得過深,砂地可深些,黏土地應淺些。
四、壓藤插秧法:將去頂的薯苗,全部壓在土中,薯葉露出地表,栽好后,用土壓實后澆水。 優點是由于插前去尖,破壞了頂端優勢,可使插條腋芽早發,節節萌芽分枝和生根結薯,由于莖多葉多,促進薯多薯大,而且不易徒長。 缺點是抗旱性能差,費時費工,只宜小面積種植。 五、直栽法:多用較短的紅薯苗直插土中,入土2~4個節位。 優點是結大薯率高,抗旱性好,緩苗快,適于山坡地和干旱瘠薄的地塊。 缺點是結薯數量少,應以密植保證產量。 在河南地區的紅薯苗的栽種方法,多是采用斜插法,簡單方便。以上五種方法各有其優缺點,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。雖然以上內容并不是非常完善,但是由于經驗有限,希望對您與所幫助。如果您有其他問題,可以聯系我們原陽紅薯苗培育基地的技術人員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