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 紅薯苗種植 |
您當前位置:首頁 / 紅薯苗種植 / 紅薯苗生產技術問答 |
| 紅薯苗生產技術問答 |
| 雙擊自動滾屏 |
發布者:www.shendaitong.net.cn 發布時間:2016/1/16 閱讀:1563次 【字體:大 中 小】 |
1、為什么栽插時漫灌會造成返苗慢? 有些地區為了節約工時而采取栽后灌溝或在大雨后栽插,這種方法可保證較高的成活率,但往往出現長時間薯苗生長不旺。原因在于漫灌后土壤呈現水分飽和狀態,土溫偏冷,根系生長緩慢,同時土壤變得比較結實,土壤中的氧氣含量減少,妨礙了根系的發展。在干旱季節采用澆窩水埋葉法栽插的田塊,土壤氧氣充足,土溫較高,薯苗返苗快,生長勢強。 2、如何在甘薯田使用除草劑? 在甘薯田有效使用除草劑可節約大量的勞動力,減少除草作業對薯壟的破壞。目前使用較多的是乙草胺等除草劑,具體施用方法是在栽插后盡快噴灑藥液,用量相當于平時的兩倍,在旱天應注意多兌水,盡量不要噴到薯苗上。薯苗在沾染少量除草劑后會造成頂端生長緩慢,但分枝較多,對終產量沒有大的影響。 3、如何在甘薯田使用地膜覆蓋技術? 在甘薯栽插后覆蓋地膜可起到提高地溫,保持土壤水分,防止土壤板結。采用覆膜措施可將春薯的栽插期提前10-15天,達到早栽早收提高種植效益的目的。覆膜后因土溫提高及土壤通透性改善可大幅度提高產量,改善薯塊的外觀品質。在日本及韓國的商品薯生產大多采用地膜覆蓋。 4、為什么水旱輪作有益于甘薯生產? 有條件的地區可采用水旱輪作的方式進行高檔甘薯的生產。種植水稻時可將上年度旱田的病、蟲、草的危害降低程度,同時對土壤養分進行重新分配,因此生產的薯塊光滑、產量高、商品質量高。對土壤進行浸泡處理對于特別講究外觀的商品鮮薯的生產尤其重要。 5、為什么提倡采用單行種植甘薯? 在上世紀六、七十年代,高壟雙行被普遍采用。其生產背景是勞動力比較充足,在田間工作上可投入大量的工時。隨著生產水平的提高,雙行栽插已經不能適應生產實際的要求。與之比較,單壟種植有明顯的優越性。除去產量優勢外,單壟可在做壟、去蔓、收獲等環節采用機械化,這是雙行種植無法達到的。機械化是甘薯生產發展的方向。 6、為什么不要對種薯使用保鮮劑等化學藥劑? 保鮮劑在食用馬鈴薯上應用較多,現在很多地方也在甘薯上推廣應用。一般保鮮劑的主要功能是抑制萌芽,保持水分,改善商品外觀。有些地方在種薯上使用保鮮劑而造成萌芽少甚至不萌芽,薯塊在苗床大量壞爛等情況。因此,在不了解保鮮劑的功能及成分時不要應用于種薯。 7、如何進行高溫愈合? 甘薯在收獲及入窖過程中容易受到損傷,對于干率低及可溶性糖含量高的品種受傷后愈合較慢,容易受到雜菌的感染而出現軟腐。高溫處理可促進傷口愈合,減少壞爛。同時高溫處理可殺滅大部分黑斑病菌。高溫愈合的具體做法是在2-3天內將薯窖均勻加熱至35-38度,保持3-4天促進傷口愈合,然后盡快將溫度降至12-13度。愈合過程中要注意盡量使溫度均勻上升,避免局部高溫傷害薯塊。對于在雨季收獲的甘薯進行高溫處理可促進薯塊的呼吸營養價值,釋放出過多的水分,提高耐儲性。 8、為什么多品種混栽會導致減產? 甘薯生產要盡量采用一致的品種,不同品種混栽會導致減產。一般來說,甘薯各品種間存在較大差異,有的適合肥力高,有的適合肥力低,有的蔓較長,有的蔓較短,混栽后部分品種的植株獲得優勢,營長過盛,影響了弱勢植株的生長,同時優勢植株因莖葉旺長導致薯塊產量低于正常水平。一般情況下兩個高產品種混栽后也會降低產量。 9、為什么薯壟及植株間距離要盡量均勻? 在做壟時要盡量使壟的寬度保持一致,寬窄不勻會造成鄰近的植株間獲得的營養不同,造成優勢植株過分營長,而弱勢植株可能得不到充分的陽光及養分,進而影響產量。間距不勻容易造成靠在一起的兩株成為弱勢植株。 10、高產栽培需要什么樣的薯苗? 要求薯苗粗壯,節間不太長,有頂尖,無病毒病癥狀。壯苗與弱苗的產量可相差20-30%。具有六個展開葉即可,超過八張葉及少于五張葉的薯苗略有減產,盡量不要使用中段苗。薯苗太長所帶有的葉片較多,蒸騰面積大,返苗遲,而苗太小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達到正常苗的長度,結果甘薯的產量較低。 11、為什么不要翻薯蔓? 長期陰雨天造成土表潮濕,接觸土壤薯蔓的節間處容易產生細根,有些可以膨大成塊根,造成一定的養分流失。傳統方式是通過翻蔓阻止飛根產生。實驗結果表明,翻蔓會打亂甘薯的生長秩序,在中后期翻蔓時容易折斷薯蔓,導致產量降低。目前甘薯育種單位均不采用翻蔓措施,新品種是在不翻蔓條件下選出的,適合自然生長狀態,不需要費力費時進行翻蔓。 12、為什么不要大面積種植高產低干物率品種? 甘薯品種間的薯塊出干率相差較大,分布在12%-45%, 淀粉含量是調節干物率的主要因素。一般來說,當出干率為10%時,薯塊基本不含淀粉,對于干率高于10%的部分,淀粉貢獻了高出部分的90%。如烘干率為20%的薯塊,淀粉含量約為9%,干率達到30%時淀粉含量可達到18%。干率與淀粉率不是成比例增加。干率低的品種不可用于淀粉生產,不適合作飼料,儲存期間容易壞爛,收獲、運輸、儲存、加工的成本較高。因此,不要引種干物率低的品種。對于兼用型品種,薯塊的烘干率要高于25%,曬干率高于28%。 13、鮮食型甘薯有哪些特點?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們的飲食結構正在發生變化。具有營養價值的甘薯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,甘薯由救命食品轉變為健康食品。鮮食型甘薯在大中城市具有廣闊的市場。鮮食甘薯要求具有食味好、薯形好、無病蟲危害、無表皮破損、大小均勻、耐儲性好等特點。超市將成為高檔甘薯的主要銷售渠道,其耐儲性好是成功銷售的關鍵因素。 14、如何減少薯塊裂皮? 薯塊裂皮是常見的質量問題,裂皮甘薯的商品價值較低,增加了加工的難度。目前裂皮的成因仍然在研究中,一般認為是土壤的水分、空氣調節不當及某些病蟲害造成的。品種間抗裂皮性也有差別。在生產上要注意選用抗裂皮的品種,避免土壤過濕,施用有機肥增加土壤通透性,有水旱輪作條件的田塊盡量定期對土壤進行浸泡處理,減少病害,改善土壤物理結構。 15、如何預防蠐螬危害? 甘薯的主要土壤害蟲是蠐螬。蠐螬可大面積咬食薯塊表皮,影響薯塊的商品性,可使高檔商品薯失去價值?刂葡擉┑姆椒ㄓ猩鷳B防治及化學防治等。在其成蟲金龜子產卵季節盡量不要讓田間有雜草,減少金龜子在田間的產卵量,若有可能,對春閑地進行灌水殺滅蟲卵。若無法做到這些,可在做壟前撒施長效低殘留殺蟲劑。 16、為什么地勢較高且迎風田塊的甘薯產量較高? 很多高產甘薯生產是在地勢略高、平坦的田塊實現的。地勢較高的田塊除土壤水氣條件較好外,另一主要因素是有較好的流動空氣條件。風的因素長期以來不太受重視,主要是對固定田塊難以人工控制。在生長中后期薯蔓較厚密,薯蔓間的空氣含有較高的水蒸氣及其他有害氣體,不利于植株的呼吸營養價值,同時也影響光合營養價值。地勢較高的田塊有較好的空氣流動條件,流動的空氣可將過多的水汽帶走,調節薯蔓間溫濕度,使藤蔓生長健壯,不徒長,促進養分向地下部的轉移。對于高檔甘薯生產,盡可能選擇比較開闊的田塊,不要選擇在樹林中或周圍有影響通風的障礙物。 17、為什么要積極推行甘薯生產機械化? 機械化生產不僅可節省大量的工時,提高勞動效率,還可提高產量,降低損耗。如與小四輪拖拉機配套使用的甘薯起壟器的工作效率為每小時3-4畝,壟子比較均勻,有利于高產栽培。切蔓機可將薯蔓就地切碎還田,節省勞力,保持地力。收獲器的工作效率相當于50-60人進行人工刨收,且壞爛率與漏收率均大大低于傳統人工收獲方式。機械化對于大規模商品薯生產尤其重要。
|
|
|
|
|